人无再年少,王安石七绝4首,文笔老辣,读完让人动容

发布日期:2024-12-15 03:16    点击次数:114
点击收听本新闻听新闻

入瓜步望扬州 北宋 · 王安石

落日平林一水边,芜城掩映祇苍然。

白头追想当时事,幕府青衫最少年。

这首诗是王安石于宋熙宁八年经过瓜埠去扬州的途中所作。当时王安石已经55岁,头发已经苍白。他曾在庆历二年及第,后授签淮南节度,庆历五年三月入韩忠献公幕,时驻扬州,年方二十五。因此,诗中有追想当年“幕府青衫最少年”的感慨。

首句:“落日平林一水边”,这一句点出了瓜埠的景致。虽然对瓜埠的着墨不多,但已经清楚地交代了时间(落日时分)、地点(瓜埠)、人物(诗人自己)和瓜埠周边的情景(山、水、林、木、落日)。

次句:“芜城掩映祇苍然”,这一句点出了扬州。芜城即广陵城,故址在今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县境。诗人用“掩映”和“苍然”两个词,描绘出扬州城在苍茫的山林之中的朦胧形象。

三、四句:“白头追想当时事,幕府青衫最少年。”这两句是对少年情事的追忆和即将到达的故地重游的慨叹。诗人回想起当年在扬州幕府任职时的青春年少,与如今的白头老翁形成鲜明对比,表达了对逝去岁月的怀念和对青春时光的留恋。

重过余婆冈市 北宋 · 王安石

忆我东游未有须,扶衰重此驻肩舆。

市中年少今谁在,鲁叟当街六十馀。

首句:“忆我东游未有须”,这一句表达了诗人对过去时光的追忆。诗人回想起自己曾经向东旅行时的情景,当时他还是一个年轻人,没有长出胡须,这暗示了那是他的青年时期,充满了活力和希望。

次句:“扶衰重此驻肩舆”,这一句写出了诗人如今的境遇。与青年时期相比,现在的他已经衰老,需要扶着肩舆行走,这体现了时间的流逝和人生的变迁。

三句:“市中年少今谁在”,这一句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现实的感慨。诗人回到曾经熟悉的市集,却发现那些年轻的人已经不再是当年的模样,或许四散各方,或许早已离世,这让他感到深深的怀念和感慨。

末句:“鲁叟当街六十馀”,这一句具体指出了诗人的年龄和身份。他以一个鲁地的老者自居,已经六十多岁,独自走在街上,感受着时间流逝的无情和人生的沧桑。

书静照禅师塔 北宋 · 王安石

简老已归黄土陌,渊师今作白头翁。

百忧三十馀年事,陈迹山林草野中。

首句:“简老已归黄土陌”,这一句表达了诗人对已故禅师简老的哀悼。简老已经离世,归葬于黄土之中,这暗示了生命的无常和死亡的不可避免。同时,也体现了诗人对简老的尊敬和怀念。

次句:“渊师今作白头翁”,这一句写出了渊师的现状。与简老相比,渊师虽然还在人世,但已经成了白头老翁,这体现了时间的流逝和人生的短暂。同时,也暗示了渊师经历了许多岁月的沧桑和人生的起伏。

三句:“百忧三十余年事”,这一句概括了诗人三十多年来所经历的忧愁和磨难。这些忧愁可能来自于政治斗争、人生坎坷、亲友离别等方面,让诗人深感疲惫和无奈。同时,也体现了诗人对过去时光的回顾和反思。

末句:“陈迹山林草野中”,这一句写出了诗人对往事的感慨。那些曾经的忧愁和磨难,如今只留下山林草野中的陈迹,这暗示了人生的无常和世事的变迁。同时,也体现了诗人对自然和生命的敬畏和感慨。

王安石的诗歌风格雄健峭拔、含蓄深沉,这首诗也体现了他的这一风格特点。诗人通过简洁明了的语言,描绘出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,让读者能够感受到他内心的感慨和思绪。同时,诗中的对比手法也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。

金陵郡斋 北宋 · 王安石

谈经投老拚悠悠,为吏文书了即休。

深炷炉烟闭斋閤,卧听檐雨泻高秋。

首句:“谈经投老拚悠悠”,这一句表达了诗人晚年对经书的热爱和悠然自得的心态。诗人虽然年事已高,但仍然热衷于谈论经书,这种热爱让他能够悠然自得地度过晚年。这里的“拚”字表达了诗人对经书的执着和投入,而“悠悠”则传达出一种悠闲自在的感觉。

次句:“为吏文书了即休”,这一句写出了诗人作为官吏的日常工作和生活态度。诗人处理完公文事务后就不再忙碌,这种工作态度体现了他的淡泊名利和注重实际。这里的“了即休”表达了诗人对工作的认真和负责,同时也传达出一种轻松自在的生活态度。

三句:“深炷炉烟闭斋閤”,这一句描绘了诗人书斋内的环境氛围。诗人点燃深深的炉火,关闭书斋的门窗,营造出一种宁静、温暖、私密的空间。这里的“深炷炉烟”和“闭斋閤”共同营造出一种静谧、安详的氛围,为下文的“卧听檐雨”做好了铺垫。

末句:“卧听檐雨泻高秋”,这一句是诗中的点睛之笔,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象的热爱和内心的宁静。诗人躺在床上聆听高秋时节的檐雨倾泻,这种声音和氛围让他感到宁静和舒适。这里的“卧听”和“檐雨泻高秋”共同构成了一幅宁静、和谐的画面,体现了诗人内心的平和与超脱。



  • 上一篇:没有了
  • 下一篇:没有了